束角式下不去怎么练?束角式的做法和要点
在开横叉的练习序列和以盘双莲花为主题的练习中,往往都会遇到束角式。因为束角式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开髋体式,它可以增加髋关节的外旋和前屈能力。而且这个体式可以说简单易操作,人人都可以模仿得像模像样。
你到处都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,想练双盘,想开横叉,可以多练束角式,加上束角式的强大功能:保养生殖系统增加骨盆区域的血液循环;打开腹股沟排毒养颜;还可以缓解各种经期不适。这个体式是个基础体式,它几乎适合所有的课程练习,在瑜伽课中经常会遇到,属于练习频率非常高的体式。

那问题就出来了,你这天天练束角式,也没见髋关节外旋活动变大,双盘还是上不去,横叉还是下不了,前屈也没有改善,这是为什么呢?
第一部分:找到束角式正确的关注点。在体式中你的关注点在哪,你的收获就在哪
先来认识一下大名鼎鼎的束角式,下图
坐在垫子上,脚掌心在体前相对,
双手十指相扣握住双脚掌。
吸气延伸脊柱。
呼气身体前屈保持。
看练习方法是不是特别简单,但为什么有的人练了有效果,你练了没有效果。
原因很简单,在束角式中你的关注点不对,经常看我写的东西的朋友都知道,我对关注点对意识特别强调。
我们来分析一下束角式的练习方法:坐好,先吸气延伸脊柱再呼气身体前屈。看到这儿,你停下来想一下你是怎么做前屈这个动作的,再想一想你在做前屈这个动作时,你的关注点在哪儿?(请一定想一想)。
当然假设你知道不能弯腰拱背,应该从髋关节向前折叠,我敢说大多数人的关注点都在上半身,在脊柱向前这个点上,仅此而已。
因为关注点在脊柱向前折叠上,所以你会努力的把你的背向前送,问题就出来了,很多人不仅把背往前送,臀部也跟着背一起往前滚动,看上去你前屈做的很好,
当关注点在背部做前屈时,下图

注意观察臀部上的小红夹子,前屈下去多一点,小红夹子离地面也多了一点。
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,臀部随着背部向前的趋势一起向前,也就是说你通过臀部离开地面,把背部向前移了一点,看上去你在做前屈,其实只是在向前滚动身体,对开髋帮助不大,不管是髋关节前屈这个角度,还是外旋这个角度都没有多大效果。
那在束角式前屈中,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哪儿呢?
应该放在:“腹股沟向后推,臀部向下坐”这个点上。大家可以试一试,不用管你的背,你只要把你所有的关注点放在“腹股沟向后推,臀部向下坐”这一点上,你的背会自然下去。
当关注点在髋关节时,下图
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,束角式是髋关节的运动,关注点当然放在髋关节臀部这一块对不对,而不是放在背部上。背部是被动的被推到前屈的。
回到我们的束角式上,脊柱向前走,臀部也向前走,大家力往一个方向走,怎么能把关节也就是上面比喻中握紧的手分开?你得找到相反的力来和他对抗。
废话这么多,束角式中的前屈到底怎么做?
总结一下:腹股沟的位置向后推,做骨向下坐,把两股力汇到一起施加给臀部,让臀部向后向下粘牢垫子;然后脊柱借着臀部向下的反作用力向前屈;同时大腿自然向下沉。
大家可以试一下,把你的关注点移到臀部,向后推这个点上,你的前屈可以下的更多,同时你髋关节的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。(一定要试一试)
不只束角式这样,向方块式、坐立前屈式、单腿背部伸展式等等都应该这样。
已经说到这儿,不得不提一下束角式的辅助方法。
1、压背,下
这是一个绝对错误的辅助方法,错在哪?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?因为不知道束角式的关注点在髋关节上而不是在背上。根本不是背的原因,你去压背干嘛?相当于医生看病没有找到病根,诊断失误。
这个辅助方法用的很多。我相信大家还看过双脚踩在练习者大腿上的辅助方式,不止瑜伽,很多舞蹈里面也用这种方法辅助。
对于这种方法,怎么说呢?只能说我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。
跪在习练者身体后面
双手卡住腹股沟的位置,四指在前或者大拇指在前都可以。
观察练习者的呼吸,把你的呼吸调到和她一样
练习者吸气时,你手放那别动。
练习者呼气时,你手把大腿向外旋向下按
她吸气,你保持不动;她呼气,你继续向外旋向下按。
4、书上的方法,下图
如果你用这个辅助方法注意两点:①是温柔的向下压;②他有两股力,向下向前推背,臀部向后向下按,两组对抗的力,当然也需要配合练习者的呼吸。
我个人更喜欢第三种方法,大家可以试一试,效果非常的好。
找到每个体式的关键点,然后去关注就相当于医生给病人看病,找到病的根源,对症下药一模一样的道理。
如未注明,均为陈宝强笔记原创,码字不易,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!
本文标题:束角式下不去怎么练?束角式的做法和要点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2u2o.com/cpzx/42871.html